2020部編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守株待兔名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借助注釋讀懂課文,說出農夫被宋國人笑話的原因。背誦課文。
3.能說出“閱讀鏈接”《南轅北轍》中乘車人所犯的錯誤。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注釋和工具書等多種途徑理解詞句的意義,生生、師生互動交流,重點結合插圖把寓言故事的意思說明白。
2.在反復誦讀中品味古文獨具魅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古代傳統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內容的豐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懂得不要心存僥幸,不要想著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并嘗試運用。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把課文圖畫的意思說清楚。
【教學難點】
在研讀中明白寓意:不勞動不會有收獲,不能靠好運氣過日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9個字。
2.讀懂題目。
3.掌握本課生字。
4.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揭題解題。
1.課件出示圖片:樹樁、農夫和幻想中不斷奔跑而來的兔子。
你想到了哪個寓言故事?
(板書:守株待兔)
2.齊讀課題兩遍。
(1)結合圖片說說“株”是什么意思。
指圖,這就是“株”,即樹樁。
(2)“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守著樹樁等待兔子。)
3.看到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預設:農夫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結果又是怎樣呢?
4.為了更好地學習課文,我們先了解作者。
(課件出示:韓非子,姓韓名非,“子”是后人對他的尊稱。戰國末期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
設計意圖:
圖片導入,揭示課題,引發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文言文。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文言文學習可以分為哪三步?
課件出示:
第一步,讀準字音,讀好句讀,讀出韻味。
第二步,借助注釋,結合插圖,疏通文章大意。
第三步,想象畫面,復述故事,感悟道理。
請大家打開書第16頁,借助課后生字表讀準字音,讀好句讀,讀出韻味。
1.檢查同學們的朗讀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
sònggēngshìjì
宋耕釋冀
生以各種形式進行認讀(指名讀、齊讀、去拼音讀、領讀)。
2.檢測易讀錯的句子。
課件出示:
(1)折頸而死。
(指名讀,提示注意“頸”的讀音,再指名讀、齊讀。)
(2)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指名讀)
有沒有不同的讀法?(指名讀)適時評價,讀好斷句。
出示: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這句話應該這樣讀,自己試試。(練習讀,指名讀,補充讀,齊讀)
過渡:為什么這樣讀?像老師這樣,在書上做好記號。
(3)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指名讀)
3.指名讀,讀出韻味。
出示: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聽錄音或教師范讀,學生感知文言文聲斷氣連的讀法。
自由練讀,指名讀,集體讀。
設計意圖:
讀準字音,讀準句讀,培養學生讀出文言文的韻味,進而喜歡朗讀。
三、指導寫字。
1.讀一讀課后要求會寫的字。
2.同桌提醒書寫時的注意點。
3.結合學生提出的書寫難點,教師進行集中指導。
重點指導:
耕:左邊“耒”三橫長短不同。
4.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
鞏固生字新詞,交流易錯字,進行書寫指導。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篇簡短的文言文,同學們不但學會了生字,課文還讀得那么流暢。學習文言文還有哪些好的方法呢?《守株待兔》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會把圖畫的意思說清楚,明白其中的道理。
2.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復誦讀中品味文言文獨具魅力的語言,最終能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我們先來讀讀這篇小古文,看誰讀得最棒。
2.指名讀課文。
設計意圖:
通過朗讀調動學生理解文言文內容的積極性。
二、細讀課文,了解文意。
(一)回顧學法。
引導學生回憶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釋、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看插圖。
(二)出示自讀要求。
結合注釋,解決以下三個問題,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1.誰在“守株待兔”?
2.他為什么要“守株待兔”?
3.“守株待兔”的結果怎樣?
全班交流:
(1)誰在“守株待兔”?
出示:宋人有耕者。
“耕”是什么意思?(耕田)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宋國有個種田人。)
(2)他為什么要“守株待兔”?(指名說)
有一天,農夫在田地里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走”是什么意思?(跑)
出示:百獸見之皆走。兒童急走追黃蝶。
小結:“走”是跑的意思,這個字的古今意思差別很大。
出示:
“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師:這個農夫白撿了一只兔子。
我們想一下,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這個農夫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讀句子)
出示: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看看書中插圖,仔細觀察這個種田人的眼神和動作,展開想象,當他白撿到一只兔子以后,會怎么想?(指名說,補充說)
小結:要是一直有兔子撞死在樹樁上,那該多好啊!
追問:他會怎么做?
指名說,提示:觀察一下他的眼神。(死死盯著)
引讀:正是這樣,他才——
出示: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導讀:第一天過去了,第二天,這個農夫還是——守株,冀復得兔。
一個星期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這時候他的莊稼已經干枯了,可是,他卻依然——守株,冀復得兔。
過渡:這樣什么也不做,一心守在樹樁旁,滿腦子都是兔子自己來撞死。對于他的這種想法,你能用哪些詞形容呢?
預設:白日做夢癡心妄想
(3)“守株待兔”的結果怎樣?
生自由答,引導讀文中的句子。
出示: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追問:“笑”是什么意思?誰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板書:一無所獲為宋國笑)
大家想一想,他為什么被宋國人笑話?
預設:因為他白日做夢,想不勞而獲。
設計意圖:
通過提出問題,調動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從文中找出句子,并理解句意,感悟本文所講的道理。
三、角色體驗,感悟道理。
1.如果你是農夫的鄰居,看到農夫最后一無所獲,你會對他說什么?
2.學生自由發言。
老師也想對他說幾句:野兔跑來撞死在樹樁上,那是偶然的事,你總存有僥幸心理,希望這樣的事每天都發生,這是不對的。
3.同學們,我們也可以用平時積累的格言、歇后語來勸告農夫。
出示:
瞎貓碰到死耗子——碰巧了。
不勞動者不得食。
4.讀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其一:做事不能存僥幸心理。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板書: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其二:不能把偶然的現象當成經常發生的事。
設計意圖:
角色體驗,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明白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從而突破重難點。
四、復述故事,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指名復述《守株待兔》。
2.出示課后“閱讀鏈接”中《南轅北轍》的故事,和同學交流:故事中的乘車人犯了什么錯誤?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預設:做事情沒有把握正確的方向,不聽朋友的忠告,固執己見,就會離原先的目標越來越遠。
設計意圖:
訓練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并學會用本課學習的方法講述課外讀到的寓言故事,明白寓言故事的道理。
五、運用多種形式朗讀,熟讀成誦。
1.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2.文言文原本是沒有標點的,去掉標點讀。
3.播放古箏曲,學生隨著曲調讀。
4.試著背誦。
設計意圖:
背誦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特點,進一步領略文言文語言的魅力。
六、課堂小結。
1.初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停頓。
2.細讀,借助注釋、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再說說全文的意思。
3.角色體驗,感悟道理。
【板書設計】
5守株待兔
一無所獲為宋國笑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