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音樂《水族館》教學設計
(欣賞課)
一、教材分析
《水族館》是圣·桑創作的組曲《動物狂歡節的》中的一首作品、曲調平穩 柔和,由鋼琴彈奏出清緩的琶音,猶如玻璃水族箱里清水的波動。長笛與弦樂奏出舒緩的旋律,表現了魚兒在水中悠閑地游來游去的樣子,描繪出水底世界的奇幻與神秘。
全曲為a小調、4/4 拍子、小行板,由單主題發展而成,共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反復一次,第二部分為第一部分的模仿發展,最后有短小的結尾,結構清晰單純。
高聲部的音樂主題由小提琴加弱音器在高音區演奏,并用長笛的中音區予以重復,使音色柔和透明,又加用“鋼片琴”,它的音響象銀色的魚鱗在閃爍。兩架鋼琴則用上下交織流動的琶音作為織體伴奏。主題后又接以由連續減三和弦構成的琶音節奏音群在兩架鋼琴上出現。
1. 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對塑造音樂形象所起的作用。
2. 能夠指著圖形譜完整欣賞音樂并聽辨樂器音色所描繪的音樂形象。
3. 喜歡《水族館》這首音樂作品,樂于參與音樂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1. 水草、魚兒形象的感受以及樂器音色的聽辨
2. 樂曲結構的感知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課題
(1)初聽片段,辨猜形象
師:請大家根據圖示,(烏龜、袋鼠、雞、魚)邊聽邊想象,猜一猜這首樂曲是描寫哪種動物的?為什么?(播放樂曲片段)
(2)統一感知,揭示課題
揭示標題—《水族館》選自《動物狂歡節的》第七首
2. 分段欣賞
欣賞第一部分
(1)說(聯系生活,引出話題)
①師:同學們都去過水族館嗎?
過渡語:下面老師帶大家去參觀水族館好不好?
(2)看(初聽全曲,創設情境)
①出示視頻資料,初聽全曲。
②師:音樂中的小魚是怎樣游的?(慢慢的、悠閑地)逐個出示小魚圖片兩張分別標注“慢”和“輕”(音樂要素滲透)
③師:除了小魚,水族館里還有什么?(水草、海星、螃蟹......)出示圖片貼在黑板上。(創設情境)
過渡語:小魚看到我們來了,它和水草想用吐泡泡的方式給我們唱首歌你們想聽嗎?(想)
(3)想(復聽主題,感知結構)
①看圖形譜欣賞:感受主題旋律以及第一部分演奏的次數(2次)聽第一部分音樂,看教師畫出第一部分圖形譜
本文出自三A教育網www.dcfty.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訪問三A教育網(www.dcfty.com)。如果覺得本站內容還不錯,請記得收藏!
三A教育網全站免費提供小學語文教案,初中數學教案,品德與生活教案,物理教學論文,學校管理,小學科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人教版語文教案,品德與社會教案,美術教案,體育教案,音樂教案,小學數學賽課實錄,美術作品等!